2019年10月9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谷红丽院长莅临中山市小榄中学(中山市外国语学校),对学校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外国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进行指导。榄中(中山外校)范卫平校长、教学处孙存革副主任及各语种教师一同参与此次教师培训。
会议初,范卫平校长阐述了学校转型发展的思路与构想,就如何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外国语学校,中国技术性大学生源高地,广东省艺术体育教育第一品牌,广东省设计类人才培养摇篮,中山市北部重点中学,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国际化人才进行了介绍。
在听取了范卫平校长的构思和发展思路之后,谷院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之路。首先,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作为外国语学校,应该与国外中学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老师能够能有机会进行交换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纯正的外语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语言环境,以此促进语言习得的发生。对于老师来说,交换学习能够提升老师的语言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从微观上来说,老师应该做研究型老师,不断的在实践和理论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语言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老师应该关注学科动态前沿,找到一两本自己喜欢的学术期刊,时常研读学习并应用反思。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只顾一堂45分钟课的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就感觉万事大吉,而是应该有更高的站位和更深的思考。
比如我想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是名师?还是研究型老师?我的优势和缺点是什么?我擅长哪方面的教学?如果我语音语调比较好,是否能够在听说方面做深入的研究,做这方面的专家?如果我的语音语调不好,我是不是可以在其他方面比如阅读写作做深入的研究,做这方面的专家?
比如,当老师在讲阅读的时候,不同的老师所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有的老师先看到了语法,有的老师先看到词汇,有的老师看到了结构与逻辑,有的老师还看到了文化差异,因此不同的老师在教授阅读时的方法截然不同,有的老师只顾对答案,有的老师却知道以阅读文本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
其次,教师应该养成阅读整理文献的好习惯。在日积月累中,老师应该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点,然后不断深入。把平时读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分类并反复研读,最后在研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文章。
会议中,谷院长还提到,老师们在工作同时也有实现专业能力提升的必要。她和她的团队将提供专业支持。目前,华南师范大学开设了在职硕士研究生,博士及博士后课程,可供老师进行学历提升;中学高级教师经过考核可以担任研究生副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是高考英语、日语等阅卷点,中学一线老师也能参与阅卷;最重要的是学院有海量的课题项目和论文资源可供一线老师学习甚至参与其中。总之,这些资源机会和平台会为有激情、有想法、有情怀的老师提供一个专业发展的强大后盾和强有力的支持。
撰稿人:邵晨
一审:李显刚 二审:崔卫球 三审:陈礼兴
撰稿单位:中山市小榄中学(中山市外国语学校)
- 上一篇:我校举行英语书写竞赛
- 下一篇:留学生报到记——我校欢迎来华留学...